就业区域选择局限性
农学类的相关就业机会主要集中于较为落后的城市,但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更倾向于选择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一线城市与农学相关的岗位较少、就业机会少,学生也便不愿报考农学类专业。
市场需求与毕业生数量不协调
据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构成-产业增加值数据显示,近六个季度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值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远小于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其中,第二产业的产业增加值是第三产业的5倍左右,第三产业的产业增加值是第一产业的7倍左右)。说明第一产业的就业需求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即与农学相关就业机会低。

虽然农学的报考热度低,但是每年总会有大量从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使得就业人才供需与高校人才输送之间的供求关系被破坏,企业对岗位要求变高,学生也不愿在这类市场环境中内耗。
农学类专业固有观念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新兴行业是潜力大、收入高的代表;而农业则认为是最底层、“没有出路”的行业。故报考农学成为“费力不讨好”的选择,绝大部分进入农学专业学习学生也是由于高考志愿调剂下的“无奈选择”。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便更不愿从事农学这份“苦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