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容易拉低考官的印象分
从理想的状态来讲,考研复试对所有同学而言都应该是一视同仁,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这样才能做到相对公平。
但现实情况是,面试官在看到学生的“简历”时,内心就已经出现了基本的判断,毕竟一位同学的本科院校、专业基本就代表了他们的学术层次。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位二本生和一位985院校的毕业生同时竞争,那么导师肯定更倾向于后者,但这对于想要通过考研“逆袭”的同学来说,意味着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复试更看重导师的主观判断
复试一般都是让2到3位老师,与考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提问,主要会询问一些报考领域内的学术成果、理念或者学生对某一观点的看法,但学生的回答合格与否,主要是根据面试官的主观判断来决定的。
如果考生本人没有“导师缘”、不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或者出现因紧张而无法清晰明了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情况,就很容易因此而扣分,不确定因素实在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