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研和将来要有好的规划。
读研三年时光稍纵即逝。很多研究生迷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短短的学制时间内承载了太多的事情,并且想东想西。
研究生如果想毕业后直接就业,那就先把“保毕业”的论文发出来,再参加暑期实习、找工作。如果想走学术道路,那就追求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无论走哪一条路,都要想清楚,然后“直行其道”,而不要纠结,不要走弯路。
如果暂时没有想清楚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那就先把自己的学业搞好,以后才有资本进行别的探索(例如实习)。
要和导师有好的沟通。
实验室人际关系好,做事就顺利,遇到困难能有“集体的温暖”,自己也不会那么迷惘。
反之,如果学生不善于和导师沟通,那么就可能做很多“无用功”,最终使彼此不开心。
做科研需要多和导师沟通。
乱做一气不但会浪费钱,更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而有的科研基础差的学生经常向我“报备”,就是给我看实验数据,并问我还需要补做什么实验,这样就能避免很多“无用功”。
需要用大量时间做和科研无关的事情时,要和导师沟通,和导师商量出一套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
我听说有些学生经常不见人影,原因是偷偷外出实习,结果导致完不成科研论文,这使导师和学生都不开心。
要知书达理。
一些学生失去科研动力,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做的课题并没有可预期的商业前景。还有的学生以将来想“改行”为由不想搞好专业学习。
但这些都是借口。
在我看来,读研是通过课程学习、文献调研、实验、软件和文献学习、数据分析、文章撰写、口头报告、与人相处等各个方面,增加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这些能力是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