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2022年研究生初试已经结束,复试大战很快开始,预计2022年的3月份开始公布国家线,接下来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在几百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你如何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成功上岸呢?如果本科学校只是双非,是否有可能逆袭?复试当中是否会受到歧视?
研究生复试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公平,不会轻易出现“出身论”的争议,如果仅凭本科学校来定义一个学生,那就不用复试了,根据学校的等次进行录取得了,所以这是很片面的观点。
再者,我们可以代入一下导师的身份,在研究生阶段,需要的是整理文献、有独立思考能力、一定的写作能力。如果你是导师,那肯定喜欢本专业能力出众、能吃苦耐劳、有抗压能力、综合素质要高出学生,基本上不会有“唯出身论”的基调。考试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如果实在不合适,那也没办法上岸,不要怪路不平。
那在复试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优势?
1、在老师提问问题后,不要急着回答,可以停顿一下,思考解题思路,给老师一种沉重冷静的形象,而不是毛毛躁躁的。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要保持一个学生谦虚的态度,那些老师吃的米比你走的路还多,你翘起屁股就知道你是放屁还是拉粑粑。

2、如果你初试成绩不够优秀,为了稳妥,可以找师兄师姐取一下经,他们的建议或许能在复试阶段有着出其不意的惊喜。
3、在平时可以练一下口才,对着镜子试讲一下,不要到了面试的时候磕磕绊绊的说不出话来。回答问题的时候逻辑要清晰,最好可以以分点来说明,比如:我觉得应该通过一下几点:第一、第二、最后。这样能让人明白你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不存在混乱。面试时间很短,要在短时间内突出自己的优势,比如你在本科阶段跟着老师做过实验,可以和他们聊一下主要做过哪些工作,得到什么成果。如果是英语较好,可以说一下所取得的成绩和证书,这也是加分点。
4、切勿空谈理想,比如我考进去后要第一年发一区SCI,第二年拿国奖,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参与国家级项目等等,空口白牙的树立不切实际的目标,心情好的老师可能不会和你计较,但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是肯定的了。
最后,大家安心复习,等国家线出来就可以着手开始复试了,本科阶段可能不太好,但是绝对不会成为复试的障碍,从容自信地面对,离成功上岸也只是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