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理论部分怎么背能拿高分?
最近有不少同学反映在背专业理论时,不自觉就开始焦虑了,担心自己背的东西在考场上不够用,不知道要背到什么程度才能应对考试。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上考场前该怎么复习记忆史论,不同进度的同学在十月底之前分别应该背到什么程度,以及当前阶段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解决大家的困惑。
大家复习情况、专业知识基础和自身条件不同,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有的同学想考个高分;有的同学要求不高,觉得有学上就行。这两类同学可以分别按照下面的标准来复习。
拿高分——约90%的回忆度
当你合上书的时候,如果大概能回忆起来90%的知识,每一章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眼前闪过每一个中心句都很清晰。那基本上就已经具备拿高分的条件了。例如中美史常考的名词——吴带当风,如果大家合上书,脑海能清晰记起和吴带当风有关的所有内容,那么就说明基础知识掌握是非常牢固的,需要记忆的应该是如何有条理地将内容表达到卷纸上。
能考上——约60%-80%的回忆度
考研的知识体量很大,所以很多时候考查的是理解和思考,而不是一字不落的背诵。所以如果你能回忆起60%-80%的知识,剩下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阐述就好。大家要凭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日常积累的专业理论进行答题,因为往年就有专硕同学告诉我,自己很多内容没记住,就记住了大致框架。还是以吴带当风作为举例,背到60%-80%的同学可能脑海里能想起许多关键词:吴道子、兰叶描、《送子天王图》等,那么大家现在再去想要把背诵精度提升到90%其实是很困难,性价比较低的,这个时候大家需要学会的是如何把这些点串联起来进行踩分答题。
时间越来越紧迫,就不能再漫无目的,而是要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争分夺秒地充分利用时间去背书,所以想知道在10月底之前,自己应该背到什么程度才比较合适。因为大家的起步时间和复习进度不一样,所以复习标准也不同。
①第三轮背书或更多遍的同学
大家应该可以明显感觉得到,这时候的背书速度已经慢慢快起来了。对于这部分同学,保持现在的节奏继续稳扎稳打就可以。等到10月底,你们能达到在脑海中建构起比较牢固的知识框架的程度。部分小框架和小知识点可能会有遗忘,但属于正常,再次复习背诵时注意这些记得不牢固的知识点,继续巩固即可。保持这个节奏,等到第四轮结束后,大概就能达到70%-80%的背诵程度了。
②第二轮背书的同学
有的同学可能在八九月份背完了一轮,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的背书,觉得自己什么都记不起来会比较焦虑。我的建议是你们现在不要过度追求速度和效果,放平心态,稳扎稳打。到10月底,如果你整体框架和重要知识点都能够回忆起来,应该就没问题了,剩下的内容可以放在第三轮去记忆。
③刚开始背书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刚开始复习不久,正在进行第一轮的背书,可能会比其他同学更着急,但是越着急越没章法,背书效率越低。一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担心自己来不来得及上面。既然决定了要考研,你们就要有一个基础认知:别放弃,更努力。建议同学们听课要听全,背书要背重点。可以先从重点考查的、考频高的重要内容开始背起,然后再根据重要程度一点一点向下去背。保质保量地能把大框架建构起来,再把重要内容记住就很好了。
知道了背书要背到何种程度,有些同学可能又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时间该怎么安排,每小时背多少算正常速度。所以接下来给大家一些具体的时间规划。
①每天背多少内容才算合适?
每天可以花大概3-4个小时来背专业理论,但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毕竟其他科目也很重要,总分高才是要紧的。在这3、4个小时复习中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重理解、找逻辑、找方法,把基础知识掌握好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每个科目的复习都安排地比较均衡井井有条,那就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合理规划背书时间就好。
如果你没有很清晰的规划,可以每天花5个小时来学专业理论,其中1-2小时的时间用来听课,1小时的时间用来研究真题,3-4小时用来背诵。剩下的时间学其他科目。
②一小时背多少才算正常?
具体到每个小时,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速度节奏,但主要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进行学习。 大概2小时背一章内容是比较合适的。内容比较多的章节,也可能会背3-4小时。学到第二轮或第三轮的同学,背书的速度自动就会变快,可能一天过三章,也有可能一天两章,但时间会缩短。
用闹钟法、提问法、讲课法背书;
要放过自己,调整好心态,正视背书;
善于总结,关注小标题、重点关键字词;
熟用口诀、思维导图等助记形式。
不管你们背到了何种程度,现在遇到背不会的情况,不必惊慌不必泄气,还有时间可以去努力和拼搏。就算是考前前一天,也没有人敢信心十足地说所有要学的内容都印在脑海中了。接下来的时间,学得慢的同学要抓框架,抓逻辑,多积累,等到后期厚积薄发;学得快的同学要深入细节,查缺补漏,温故知新。真正踏实高效地去背书,会有很大的进步。